×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在潘瑞炽、莫熙穆、郭宝江等老一辈植物学家半个多世纪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的基础上于1995年成立的,并于1997年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的合格验收,在2000至2017年的6次评估中均获良好成绩。实验室在植物生理研究方面有较长的历史和深厚的积累。潘瑞炽教授主编的《植物生理学》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从1958年至今已经发行到第8版,在全国广泛使用,影响深远。实验室研究团队在植物生理学特别是植物生长物质研究的基础上, 紧密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前沿,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深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结合区域生物资源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热带亚热带花卉和特色经济作物的应用基础及资源保育研究,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作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重点建设学科和广东省植物学重点学科的支撑实验室,目前形成了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适、花卉发育生理与繁育、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南方饲草资源鉴评与种质创新等4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实力强的师资队伍。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5人,31人具有博士学位,正高职称22人,副高职称10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13人。实验室有多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优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2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1 人、“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1人、“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 1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1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人。实验室团队成员有多人担任重要学术组织成员,包括中国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任职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编委,包括植物学报、Plant Science、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编委。

实验室面积约3000平方米,拥有总值约2000万元的仪器设备,校内有2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和300平方米的植物培养房,校外有3个科研与成果推广基地。重点实验室注重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近5年(2015-2019)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210名,为国家和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输送大批科技人才,目前在站博士后1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3人,在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09人。

2015年-2019年获得国家、省部级、市局各级科研课题 71项,研究经费3980万元,其中科技部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9项,财政部、中组部、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7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含重点)项目11项,教育厅、广州市等项目9项,横向等其他项目13项。申请专利2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4项,2个品种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Nature PlantsPNASPLoS PathogenPlant Physiology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国际专业刊物(SCI)上发表论文125篇,在植物生理学报、园艺学报等国内重要的核心期刊刊物71篇。出版植物生理学(第8版)等教材、专著4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10月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依托于3354cc金沙集团主页。实验室围绕广东省和我国农药减量增效控害的总体要求,以昆虫发育生物学研究为基础,从发育、免疫及演化等方面深入发掘高效、特异性分子靶标,并开发相应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新型害虫防控技术体系,为我国植物保护和害虫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为相关领域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为培养和吸引昆虫学领域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2005年冯启理教授和郑思春教授从加拿大被引进到3354cc金沙集团主页,组建了“昆虫分子与发育生物学实验室”;经过近10年的发展,2014年8月,学校批准建立“3354cc金沙集团主页昆虫分子与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5年,获批成为“广州市昆虫发育调控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2016年,李胜教授从中科院被引进,在原有基础上组建了“3354cc金沙集团主页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2017年,余小强教授从美国密苏里大学被引进,并作为独立PI加入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从2016年至今,昆虫所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加入,科研队伍和科研实力不断壮大,2018年10月,成功获批成为“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并成立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2019年,为了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与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共同建设了“梅州市华师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梅园研发中心”。

实验室目前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次、“国家杰青”1人次、“海外杰青”1人次、“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次“青年珠江学者”1人次、“广东省杰出青年”1人次、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次、“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次、“广州市珠江新星”1人次、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人才1人次、“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批会员”2人次、校青年拔尖人才5人次。实验室目前在岗研究生导师共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人。2017年至今,先后培养博士生4人,硕士生23人,出站博士后4人。目前在站博士后11人,在读博士生18人,硕士生69人。先后有16人次获国际昆虫生理生化研讨会最佳报告奖、广东省昆虫学会学术研讨会优秀报告一等奖、广东省昆虫学会学术研讨会优秀报告二等奖、广东省昆虫学会学术研讨会优秀报告三等奖、国际昆虫生理生化研讨会最佳海报奖、3354cc金沙集团主页第六届研究生“十佳优秀学术论文”和国家奖学金等奖励。

目前实验室面积约3000平方米,拥有昆虫与植物互作实验室、昆虫发育与进化实验室、昆虫免疫学实验室、昆虫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因操作平台、细胞分析平台、昆虫养殖室等。拥有约值约1500 多万元的先进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仪器设备,包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昆虫特有的显微遗传操作系统、超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荧光定量PCR、倒置荧光显微镜、体视荧光显微镜、超算系统等,其中10 万元以上大型进口精密仪器有23 台,总价值达941.78万元。此外,“华师广梅园研发中心”拥有1600平米的研发基地,前期已经基本建设了1100平米,中心设置办公区和试验区两大板块,试验区分为行为观测分析室区、养殖室区、实验室区和产品加工室区4个区域。

 

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简介

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立足于解决严重制约广东乃至全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研发节约减排、安全高效、优质保健配合饲料,大幅度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有效降低废物排放,生产优质美味水产品;揭示微型生物对高风险水产养殖系统的综合调控作用机理,通过维持水体的微生态平衡消除水质环境的富营养化,建立健康安全的养殖模式;系统开展华南地区土著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开发出具综合优势的优良养殖新品种。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安利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微波教授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4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和研究员13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4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6人。2018年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教授,筹建3354cc金沙集团主页“现代水产养殖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致力于水产交叉学科研究,未来3-5年申报国家级实验平台或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60多项,实际到位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篇,申请专利27件,授权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9件。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奖1项,广州市科学技术奖1项。

重点实验室将高健康苗种、生态饲料、水质原位净化与高效调控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水产健康安全优质养殖“三连环”技术,真正解决了养殖动物面临的健康(运用营养免疫学与生态学原理和技术解决健康问题)、安全(投入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优质(提升风味氨基酸和特种氨基酸含量并除去有害物质残留及土腥味、柴油味和六六粉味达到品质优良)等问题,同时解决养殖自身污染,有效保护水域环境,提升养殖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美味的水产品,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354cc金沙集团主页生态科学研究所

3354cc金沙集团主页生态科学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9月,生态科学研究所拥有约600平方米的办公实验场地,于2018年9月初完成了实验室装修工程,并于同年11月完成了验收工作。在实验仪器设备购置方面,团队依照学校下拨的科研启动费开展设备采购工作,包括办公设备和科研设备的采购,实验室主要分为基因测序平台,分子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及微生物培养室,主要包含三代测序仪,火焰/石墨炉一体原子吸收光谱仪,全自动核酸片段回收仪,超微量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人才招募方面,目前已经到岗工作或已经与学校签订工作协议的包括:高层次人才6名,青年英才4名,博士后7名。近2年招收了博士研究生3名和硕士研究生15名。在科研项目基金申请方面,束文圣教授已获批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因重点项目《矿山酸性废水中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与砷、汞甲基化研究》;引进人才张新帅研究员获2019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甘氨酰自由基酶参与的六碳醇糖和六碳乙酰氨基醇糖代谢通路的解析;引进人才王璋研究员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组学技术联合解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气道微生物组宿主互作机制”。

 

 

广东省华南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莫熙穆教授组建了3354cc金沙集团主页生物系“固氮研究中心”,致力于豆科牧草的研究,并且在豆科牧草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奠定了其在南方豆科牧草研究方面的优势地位。在原有“固氮研究中心”基础上,依托3354cc金沙集团主页于2013年1月组建了“南方牧草研究中心”;2015年组建广东省华南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广东省科技厅认定;目前本中心共有教授5名,副教授4名。 本中心主要针对热带、亚热带地区牧草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致力于华南优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推广应用研究,主要开展华南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发掘和创新利用、华南牧草优异基因发掘、华南优质牧草高效栽培生理及和优质牧草产业化示范等方面;为华南优质牧草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加速广东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目前,本中心已与连州市东篱种养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绿青农业有限公司、广东农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英德市德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动物园等多家单位开展了牧草推广与应用方面的合作。

工程中心典型成果转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甜玉米育种及推广应用。甜丰6号2012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15年甜丰6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甜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良好,2016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年来,我们与连州市东篱种养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华南区域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饲草种植综合示范基地(1.5万亩),2015年甜丰6号在该基地作为果-饲玉米示范推广种植,2016年“南方牧草种质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批广东省第三批“扬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项目(500万)。2016-2019年甜丰6号果-饲玉米每年在广东、广西推广面积超3万亩,甜丰6号鲜苞既可鲜食又可加工玉米粒罐头、玉米汁饮料等,采收后茎叶因其叶色青绿,茎粗叶厚,是饲养牲畜的优质青饲料,可产青饲料1.5吨/亩,甜丰6号的推广应用为农民种植户获得利润超过6000万元/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牧草养殖临武鸭的应用。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大型养殖农场236个,带动临武鸭养殖农户5000多户。从2016年起,3354cc金沙集团主页牧草团队与该公司合作,开展牧草在临武鸭养殖中的应用研究。通过牧草引种的适应性及适口性比较筛选,2017年确定了以豆科的旋扭山绿豆和禾本科的皇竹草为临武鸭饲用的适宜牧草种类。2018年我们建立了鲜草补饲和草粉替代部分配合饲料两种牧草养鸭的模式,并在5个饲养场实施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2019年起,我们开展了基于牧草的发酵鸭饲料的研发,小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3)豆科牧草育种与推广应用。本中心建有牧草资源库,拥有30多个华南特有牧草品种,20多年来一直在粤北和粤西山区推广引用。近年来,与连州市东篱种养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机祴化程度最高的饲草种植综合示范基地(2万亩),探索华南地区饲草种植良种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对开发南方牧草和畜牧业产业的机械化集团化生产和产业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 “南方牧草种质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获批广东省第三批“扬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项目(500万)。此外,豆科牧草应用研究团队于2014年与公司合作,开展了“帽峰山有机农场”项目应用研究。项目设计了蔬菜、瓜果和绿肥轮种、套种的耕作制度,引入豆科-根瘤菌系统,建立有机、生态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体系,创建了一整套基于“豆科-根瘤菌系统”的有机农场新模式,所有种植的蔬菜样品经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检测均未检测出农药成分。目前,该技术已在广州郊区开展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广东省水产优质环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水产优质环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产工程中心)是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服务广东新型水产养殖产业为宗旨,在3354cc金沙集团主页已有的水产学科(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核心基础上,联合广州市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筹建,主要从事安全健康优质环保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本水产工程中心主要针对水产养殖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病害严重等根本性的问题,通过提升苗种健康培育技术、加强水产动物营养免疫研究和优质配合饲料开发、加快水产病害控制与免疫防治技术研发和水质原位净化和高效调控技术等核心内容,大力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的升级,实现优质健康安全的水产养殖模式的更新,引领水产健康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本水产工程中心批准筹建于2015年10月,其技术支撑依托于“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和“3354cc金沙集团主页现代水产养殖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本中心近五年来完成或正在执行项目60余项,实际到位科研经费5000万元;申请专利累计20多项,获授权1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

国家特聘青年专家叶剑敏教授担任水产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教授任水产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和研究员12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8人,讲师、助理研究员和实验师3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8人。本中心充分发挥一流人才团队和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优势,通过与广州市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和创新成果转化,提升合作企业的创新思想和能力,为合作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

水产工程中心成员致力于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安全养殖技术的应用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水产新品种白金丰产鲫2016-2019连续三年被广东省主管部门列为农业主推品种,在全国年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辐射带动社会经济效益30亿元。以高健康苗种、环保型低蛋白高效配合饲料、水质原位净化和高效调控技术为核心形成了水产健康安全优质养殖“三连环”技术,真正实现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和健康安全环保。

 

 

 

广东省药食生物资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广东省药食生物资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是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成立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依托于3354cc金沙集团主页,下设四个研究室:药食微生物资源研究室、药食植物资源研究室、药食动物资源研究室和成果转化研究室,致力于药食生物资源全链条的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着重成果转化,服务于广东省乃至全国的药食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应用。工程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2人,有研究和办公用房2100m2,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拥有中试和生产用房1000 m2,建有不同规格、配套齐全的中试生产线。工程中心以国家利益和行业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建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生态与环境科学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生态与环境科学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教育厅于2007年9月立项建设,以植物生态、动物生态、环境生态为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立足于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瞄准国际生态学发展前沿,紧密围绕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生态安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本重点实验室为促进广东省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广东省领军人才Lars Olof Björn (拉斯·奥尔夫·彼昂)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孙儒泳等国内外著名生态学家的带领下,汇聚了王安利、彭长连、吴诗宝、范瑞芳等一批年富力强的教授以及叶剑敏、林晓凤、李继秋、伊珍珍等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学者,建成了老中青结合、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团队。学术队伍中有院士2人,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2人,含珠江学者和国家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各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全国和省级学会理事以上8人。

近五年本重点实验室获得广东省领军人才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一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和其他课题共45项,累计研究经费3853.65万元。获南粤科技创新优秀论文一等奖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专利12项,专利转化1项。在Ecology Letters,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Cell Research, Journal of Proteomic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多篇。

动物生态方向参与起草呈送国务院的生态农业园重大项目可行性报告,在全国大力推进优质健康环保养殖技术推广与生态农业园建设;开展海南生物多样性调查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持续30多年,撰写的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4-2030)建议被海南省人民政府采纳;20多年坚持开展野生穿山甲人工引种、驯化和繁育技术。植物生态方向参与起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彼昂院士2015年获批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生态与环境科学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形式多样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等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培养了硕士生105名、博士生19名、博士后8名,10人获南粤优秀研究生奖,获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2人,获全国优秀教育硕士论文奖和广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各1名,10人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 发布时间:
  • 来源:3354cc金沙集团主页 点击: 收藏本文
  • 标签: